321,吕天亮的逆袭_我怎么成金融圈大佬了?
回乡偶书 > 我怎么成金融圈大佬了? > 321,吕天亮的逆袭
字体:      护眼 关灯

321,吕天亮的逆袭

  一个亿,这是林静怡的要求。

  小丫头甚至都不知道一个亿是啥概念。

  实业,张远不懂,更给不了建议。

  但是,就脑子里诸多关于大厂的记忆。

  这种额度的投入,这种纯粹的实体企业,张远觉得:

  和在街边摆摊子卖小零食就不是一件事情,跟吕天亮搞的代理也不是一回事。

  这玩意它是分工明确的社会化活动。

  那就研究吧。

  再说了,明天要北上。

  没了他的支持,高低要看看劲头十足的林静怡能搞出什么花色来。

  一大早,鸡贼的林静怡直接打电话:

  “哥,你忙不忙?”

  竖起耳朵偷听的张远得承认,自己搞不定的东西,借助于资源。

  这方面,小丫头用的活灵活现。

  这個电话肯定是给林航的,因为林海涛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金融操作的比较多。

  林航问道:“静怡有事吗?我下午就到金陵了”

  “我知道你来金陵,下午过来的时候带几个人过来,分别是董事长助理,生产部那个副经理,生产部助理,研发部的副经理,还有财务来个厉害点的,人事嘛,就负责人,你把这几个人带上”

  “张远要求的?”

  “不,我要求的”

  “???”,林航这次会跟着张远北上,确实带了几个人,主要是助理和研发部门的。

  原以为张远要求多带点人,哪成想是自家小妹要人。

  林航犹豫了下,总觉得小妹这么要求,会让张远那边难做,于是道:

  “静怡,我去顺天不用带这么多人吧,我知道你好心,但真用不上啊”

  林静怡“呵呵”一笑,“哥,这些人我要用,你带过来就是了”

  “你用?”

  “我要创业了”

  “噗~,你说啥?”

  “我现在还是不是盛德的董事长了?”

  “是”,林航憋屈的回道。

  林静怡眯了眯眼:“我现在以董事长的名义要求你把人带过来,有没有问题?”

  林航想了想,这个要求还真拒绝不了。

  挂了电话,他犹豫了下,还是给张远打电话:

  “张远,静怡要创业的事,你知道吗?”

  “知道”

  “她胡闹你就不管管啊”

  张远倒是想管啊!

  可昨晚小丫头都表现出那么大的诚意了,还怎么管。

  想了想,张远道:“善于利用资源,这是一个合格老板该有的品质,这次创业,我觉得她不会赔”

  “额,那行吧”

  你有钱,你给她烧。

  林家的债还有2亿多,公司还要扩展。

  人,可以给几个。

  钱。

  抱歉,一毛没有。

  下午,借助远海的会议室。

  林静怡,吕天亮,还有林航带过来的人,再加上张远。

  小会议室满满的。此时,吕天亮站了起来。

  在没有潜规则订单的情况下,一家实体企业能不能创办,得看产品,得看市场情况。

  原本准备搞代理的吕天亮,自然做好了十足的准备。

  “2004年的咱们国家的电动车市场,可分为四大版块即:第一集团浙省版块、第二集团京畿为代表的北方版块、另外还有粤省为代表的南方版块,以及刚刚兴起的苏省版块,其中年产销辆在6万辆以上的规模企业已控制全国近70%的区域市场,因而整个市场运行大体平稳,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全国年产销总量在680万辆左右,据不完全数据显示,还有130万辆左右为白牌产品”

  “2005年,电动车年产销量950万~1000万辆左右,白牌产品在240万辆左右,其中价格是导致电动车市场最不稳定的因素,尽管电动车四大版块的区域强势品牌控制着绝大部分区域市场,但部分区域二线品牌、家庭作坊、行业新进入者也想分得一杯羹,扯起了低价竞争战策略的大旗,以此来扰乱市场,另外,四大版块区域品牌,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也在暗中较劲,其中豪华型电动车几大品牌竞相降价,这些都是导致电动车价格战的不确定因素”

  “...”

  “对比入世以后两年的数据,再比较04和05年的数据,我认为电动车市场已经开始进入成长期”

  “这是关于2005年电动车市场的一份调研报告”

  一份调研报告细分的东西非常多,比如目的,方法,样本总量和构成,调查发现,总结和建议等等。

  张远只会囫囵吞枣的看,因为这份报告有26页。

  林航不一样。

  作为专业人士,他非常好奇这个小年轻的能给出什么样的惊喜。

  消费者认为电动自行车的优缺点。

  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的使用情况。

  消费者更换或新买电动自行车的行为分析。

  消费者购买电动自行车时所重视的要素。

  消费者获得电动自行车信息的途径分析。

  消费者对生产厂家的要求分析等等。

  调查显示,电动自行车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依赖度也在加强,主要途径也由原来的朋友介绍为主改变为看放置在商店的宣传物等为主。

  急需解决的地方,充电时间长,不宜远行,售后服务不到位等。

  还有消费者针对电动自行车的外观、控制器、安全性、舒适性、行驶速度、电机的功率、电瓶的储电量、使用年限以及增加新技术等等等等。

  一小时。

  林航整整看了一小时。

  完了后,他认真的看了眼吕天亮。

  “吕天亮同学,我暂且这么称呼你吧”

  吕天亮笑道:“林总称我小吕就好”

  林航点点头道:“这份报告中的数据准确吗?”

  “数据一部分来源于统计年鉴,一部分来源于统计部门的最新数据,一部分来源于配套厂家比如电机的供应,电池的供应等,还有各电动车厂家的报表等,白牌情况嘛”,吕天亮无奈的摇摇头:

  “这种不安全的产品都是小作坊出的,太难统计了,我只能作模糊处理”

  林航继续问:“也就是说这些数据,一部分来自市场的销量,一部分来自厂家年报中的生产数据对吧”

  吕天亮点头道:“是的林总,单一看销量,单一看生产量,都没法得出准确的数据”

  “好,很好”,林航说完带头鼓掌。

  张远,他得承认是妖孽。

  金融上的天赋无人能及。

  现在,张远的同学,吕天亮。

  一个在校生啊,竟然能做出这么一份市场调研报告。

  GDP这玩意,你忽悠一下老百姓就行了,忽悠不到内行人。

  除非你用生产法来核算。

  一种新兴产品是否贴合市场,需要数据的支撑。

  现在,数据有了。

  林航相信,这个数据大差不差,比较贴合实际情况。

  毕竟使用了生产数据和销售结合的方式。

  也就是说,他也心动了。

  林静怡,难不成真是林家的福星?

  不然你怎么解释好事。

  哦不。

  好生意总能顾及到林家呢?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xos.cc。回乡偶书手机版:https://m.hxos.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